偶像指的是按照日韩娱乐工业体系培养出来、贩卖人设、拥有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的年轻明星。偶像产业是以偶像为中心,音乐产业为基础,衍生至影视、综艺、广告等娱乐领域的建立在基础娱乐工业之上的跨行业产业。偶像与传统艺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以颜值和人设为卖点,后者以作品为卖点。偶像通常以歌舞起家,后频繁参与综艺、电影、电视剧等活动以通过高曝光率吸引粉丝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2018年,中国两款偶像养成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持续霸屏,偶像养成模式掀起全民热潮。《偶像练习生》12期节目总播放量达到30.1亿次,最终总投票数超1亿7千万,而接踵而至的《创造101》三期总播放量共计14.1亿次。
他山之石:日本与韩国的偶像培养体系
偶像文化起源于日韩,经过多年发展,日韩的偶像产业已形成包含艺人选拔与培训、内容企划、制作与宣发、粉丝运维等在内的成熟发展体系,在日韩文娱产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日本偶像产业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伴随日本经济的腾飞以及有线电视的普及,日本娱乐产业出现了大量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活动的艺人,杰尼斯事务所旗下的男子偶像团体和48系是日本代表性偶像。杰尼斯事务所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会员费+粉丝衍生消费+大众娱乐”的经营模式,拥有完整的艺人选拔、培养以及运营和盈利模式,是日韩偶像培育体系最早的蓝本。杰尼斯事务所的艺人每年创造的总收入超过100亿人民币。
韩国偶像产业历经十年砥砺成就韩流,娱乐产业发展成熟,竞争激烈且市场趋于饱和,偶像经纪公司竞争格局趋稳,形成三梯队分布。与日本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以及二次元偶像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不同,韩国主流的偶像艺人运营模式在男女团体方面区别不大,公司间的主要竞争差异在于内容制作、宣发、渠道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韩国偶像经纪公司打造了标准化的娱乐工业生产体系,完善而可持续的培养体系使得经纪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培养出的精英偶像贴近市场需求。韩国偶像产业通过多种方式凸显偶像的个性才华,设法使粉丝与偶像产生情感关联,培养粉丝消费责任感,娱乐公司通过唱片销售、音源销售、演唱会、周边衍生品等实现粉丝C端直接消费变现,同时依托偶像人气和公司强大的运营实力获得B端资源。B端的主要付费模式包括电影、电视剧、广告、综艺节目和商业演出等。
韩国偶像工业化培养体系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中国偶像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培养及运营体系有待成熟
偶像产业存在二重性,导致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诞生,在经济出现危机或不景气时迎来爆发。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文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9,66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预计2020年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增长趋稳,内容红利替代流量红利成为支撑互联网经济后半场的主要力量,内容消费者的付费习惯逐步养成,为中国偶像产业提供了盈利空间。中国产权、版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内容持续变现和盈利提供了法律基础。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偶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中国偶像团体大量崛起,政策对本土艺人的支持和偶像文化在国内的传播推动行业整体发展,以SNH48和TFBOYS为代表的偶像团体培养模式得到验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7年,中国偶像团体市场上正式出道的男、女团共计130个左右,然而真正受到市场认可和关注的偶像团体却寥寥无几。相比日韩流水线似的造星工厂,中国无论是老牌经纪公司还是市场新秀都难以推出爆红偶像团体。其原因在于中国偶像培训体系目前仍处于市场初期状态,培训、制作、营销等环节水平层次不齐,急功近利、追求速成是中国偶像产业过去几年的普遍症状。参照日韩,一个具备出道能力的练习生至少需要进行两年以上的训练期并投入大量资金,然而中国大多数偶像艺人经济公司急于回收成本而将众多仍不具备出道实力的练习生在短期内组团出道,这导致中国的偶像组合一直以来因为实力不足而被诟病。出道后的偶像组合则缺乏长期规划,难以吸引新的忠实粉丝,只有不断消耗已有人气吸金,呈现高开低走态势。
中国偶像行业吸引资本人才入局造梦
中国偶像产业的变现潜力和供需缺口深受多方资本和人才青睐。偶像经纪企业成为资本进行泛娱乐上游布局的切入点,近几年来相关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热播让中国众多偶像艺人经纪公司进入大众视野,部分深耕多年的偶像艺人经济公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款节目中曝光的经纪公司备受资本市场青睐。以典型代表公司为例,乐华娱乐和旗下艺人凭借两款节目在中国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偶像练习生》播出之前,乐华娱乐的百度指数最高记录为1,171,而现在乐华娱乐百度指数一直维持高位,最高达到6,265,影响力扩大效果显著。因《偶像练习生》而快速崛起的坤音娱乐则在近期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
中国偶像经纪公司概览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业内各方参与规则建立,中国偶像行业有望迈向专业化
中国的偶像市场还比较空白且尚未形成完善产业链,需要业内各方共同建立规则体系以推动市场良性循环。中国偶像产业有望迈向专业化,行业内资源、运营、人才、销售实现多方面整合共享,通过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行业自我超越。企业内部将打通整合IP、艺人、项目、渠道、营销等资源链条,依据“艺人制造、艺人服务、艺人经营”三大板块进行业务整合衔接,打造标准化流水线。中国娱乐行业各领域资源将逐步建立长期共享合作的完善体系,催生行业新需求和新形态的涌现。偶像艺人资源的开发维护将成为行业的重中之重,为保障足量优质新人资源输入从而实现艺人IP布局和拓宽粉丝辐射广度,偶像经纪公司将不断探索资源开发新路径,产学融合和经纪共享有望成为行业新模式。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粉丝经济是偶像产业生长的土壤,在日流韩流的浸润下,中国的粉丝经济和娱乐工业已日渐成熟,偶像产业内容制作水平逐步提高,促使大量日韩粉丝回归中国偶像,进口替代下的人口红利支撑行业快速发展。中国偶像产业正处于成型阶段,参与者需要避免快消品式的偶像养成模式,通过有耐心地打磨偶像品牌将短时流量转化为长效流量,在陪伴式成长中发展粉丝经济。
沙利文最近出版的与偶像产业相关的部分研究报告包括:
报告原名:《数字化转型下的媒体和广告》
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Transforming Digital Media and Advertising
出版时间:2017.9
报告语言:英文
价格:人民币32,000元或US$4,950
报告原名:《2022年的全球媒体与娱乐市场预测》
英文名称:Global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Storage Market Forecast to 2022
出版时间:2016.11
报告语言:英文
价格:人民币32,000元或US$4,950
Julie Zheng 企业传讯经理
联系电邮: Julie.Zheng@frost.com.